不用农业机械种植玉米的方法:不用农业机械种植玉米的方法有哪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不用农业机械种植玉米的方法,以及不用农业机械种植玉米的方法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玉米的种植方法步骤(种玉米最简单的步骤)
- 2、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真的又省钱又高产吗?它真的没缺点吗?
- 3、玉米种植起来是非常简单省心的吗?如何科学的种植玉米?
- 4、套种是常见的种植方式,怎么套种玉米的?
玉米的种植方法步骤(种玉米最简单的步骤)
1、选地 玉米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土质疏松,土质深厚,有机质丰富的黑钙土、栗钙土和砂质壤土,pH值处在6-8范围内都可以种植。
2、整地施肥 种植玉米前,需要进行整地施肥处理。首先需要挑选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排水性较好的腐殖土作为基土,并对其进行深翻晾晒,消灭土壤中的细菌和害虫,也可以向土壤中混合底肥,提高土壤的含肥量。
3、种植玉米的6个步骤分别为整地、选种、播种、密植、施肥、收获。整地:及早备耕、及时整地,为适期足墒播种创造条件。选种:根据当地的光热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播种:选择合适的播期,适时适墒播种。
4、玉米种植方法步骤是:第一步,种子处理,晒***;第二步,浸种和拌***;第三步,田间除草,挖好坑,行列对整齐等待下种;第四步,合理密植,将玉米***放进坑里;第五步,浇水施肥,除草、除害虫。
5、种玉米的步骤 首先选择一块土壤肥沃且疏松、光照充足的土地,然后施加底肥并使其和土壤充分混合。挑选出健康饱满的玉米***,泡发出芽,直至***上有白色茎须长出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真的又省钱又高产吗?它真的没缺点吗?
节约时间 传统的玉米播种技术会在播种前进行犁地作业,这项工作是玉米播种中最为费时费力的,劳动量大,而免耕播种则直接省去这一项作业,不仅节省了作业费,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播种期,比传统的播种期要提前1-2天。
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免耕土地通常会受到前茬作物的影响,土壤处于恶劣态势,这会导致玉米根系的生长数量及扎根深度受到抑制。
其一,省事又省钱把这个原因放在第一位,说明很多农户都认可这个观点,如果深耕一次土地,再加上耙地,大概需要60-80元,即便使用2遍旋耕,价格也差不多,个别地区甚至能达到100元。
玉米免耕播种优点:免耕直播省去了耕地作业,节省了耕地费,播种期提前;若遇阴雨天,免耕更能体现争时的增产效应。
玉米种植起来是非常简单省心的吗?如何科学的种植玉米?
1、掌握玉米种植的关键管理技术,高产其实很简单春玉米的生长特性由于春玉米生长前期温度较低,导致苗期生长相对缓慢,植株生长旺盛。穗位低,节间短,抗倒伏能力也强。
2、我们种植玉米的第一步就是选好***。玉米选种是比较重要的,***的好坏决定了玉米生长发育是否能够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要选择那种抗病率高的新型***,这样种植起来农人也不费劲儿。
3、种植玉米的技术和方法:选地整地、选种播种、定苗管理、日常管理、预防病虫害。选地整地 玉米的适应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它惧怕水涝,因此要选地势高、方便排水的地块栽培。
套种是常见的种植方式,怎么套种玉米的?
也可以按照宽窄行的方式种植,大选中160cm左右,小行距40cm左右,能够与玉米套种的瓜类相对比较少,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般都是套种香瓜或者南瓜。
密播套种 玉米、小麦的密播套种有时也称为“麦垄点种”、“钻套”等等,密播套种在黄淮海平原南部最广。
一般玉米品种生育期长的可适当早套,生育期短的可晚套。套种玉米一般均以人工开沟播种或点播,其与上茬作物共生期为15~20天,晚播套种移栽玉米与小麦共生期7~10天。播种时掌握株距行距,整齐一致。
套种规格:***用2米畦为一个种植条带一些地方的农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而选择套种的方式,套种农作物的选择有很多,一般比较普遍的是春玉米套种夏豇豆(豆角)。因为,豇豆(豆角)对光照的要求不是很高。
一般玉米品种生育期长的可适当早套,生育期短的可晚套。套种玉米一般均以人工开沟播种或点播,其与上茬作物共生期为15天~20天,晚播套种移栽玉米与小麦共生期7天~10天。播种时掌握株距行距,整齐一致。
红薯:玉米和红薯也可以套种,但目前这样种植的人不多。红薯和玉米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玉米田的边缘,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红薯的收获期相对较晚。玉米收获后,红薯可以继续生长。
不用农业机械种植玉米的方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不用农业机械种植玉米的方法有哪些、不用农业机械种植玉米的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gitalmediainfobank.com/post/13427.html